>>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0 -> 小康你好 脫貧攻堅看寧夏 -> 寧夏脫貧歷程
          “科技支寧” 決勝寧夏脫貧攻堅戰
          2019-10-25 00:00:00   
          2019-10-25 00:00:00    來源:科技日報

            寧夏海原縣關莊鄉高臺村農民姜曉勇自家地里一個長35厘米、寬20厘米、凈重2.4公斤的馬鈴薯,在科技廳駐村扶貧工作隊舉辦的第一屆“薯王”大賽中被評為一等獎,獲得500元獎金。

            “種了一輩子洋芋,近兩年才開了眼。科技廳引進的新品種不僅個頭大而且產量高,比去年能多收三成以上,還是科技給力!”10月17日這天是國家扶貧日,看到了脫貧希望的姜曉勇喜笑顏開。

            2018年初,科技部農村司聚焦寧夏深度貧困區馬鈴薯、中藥材、小雜糧、肉牛和冷涼蔬菜五大產業關鍵技術瓶頸,與寧夏科技廳聯合實施了“科技支寧”扶貧東西部協作行動。區內外百余專家和千余科技人員積極投身六盤山片區國家脫貧攻堅主戰場,實施了一批國內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科技的指引下,千千萬萬個姜曉勇正逐步推開全面小康的大門。

            聚焦優勢 科技扶貧吹響號角

            有機肥捐贈,扶貧政策有獎問答,科技脫貧示范戶表彰……

            海原縣關莊鄉高臺村、關橋鄉方堡村,形式多樣的科技扶貧專題活動將現場氣氛烘托得十分熱烈。“這充分說明了群眾對科技扶貧工作的認可。”科技廳駐方堡村第一書記穆海彬深有感觸。

            黃土高原上,老百姓與貧窮的抗爭千百年來一直未歇。曾幾何時,地處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成了貧困的代名詞。然而,扶貧若沒有了科技支撐,困難群眾只能是被動“輸血”而不會“造血”。于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成了“拔窮根”的先鋒。

            2002年啟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2012年實施科技扶貧指導員制度;2014年又推出干部駐村制,向1100個貧困村每村選派兩到三名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兩年時間扎根農村,疏通扶貧“最后一公里”。2017年12月,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提出:“組織國家級專家在寧夏貧困地區實施全國成熟適宜科技成果的示范轉化,助推寧夏脫貧攻堅。”緊接著,科技扶貧東西部協作行動應運而生……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科技廳駐高臺村第一書記曾明總結說,扶貧“三好政策”首推“送好科技方”。即用科學觀念扶志,用科學技術扶智。接下來依次為“念好土地經”“鋪好產業路”,三管齊下,為群眾增收脫貧搭建主渠道。

            發展產業 多個項目收效良好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這是寧夏科技工作者在扶貧一線的深刻體會。

            高臺村是關莊鄉一個偏遠的深度貧困村。駐村工作隊聯合寧夏大學科技扶貧指導員在這里打造了500畝“馬鈴薯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基地”。還建立了千畝油菜和西芹、藜麥科技示范基地以及生態養雞試點,引進生態農業公司建立林下經濟示范點,以提高群眾脫貧能力。

            方堡村則制定了科技支撐扶貧的“1233”助推計劃,建立起500畝香水梨高效節水科技示范基地、生物發酵床養牛技術示范點及17座設施韭菜科技示范大棚。

            “科技支寧”東西部扶貧協作行動項目,亦開展得如火如荼。

            十一前后,幾場秋雨為海原縣小雜糧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帶來了福音。糜子和谷子被沉甸甸的穗子壓彎了腰,靜待收獲。

            隨著滲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技術的應用,海原縣2018年就創建了小雜糧全程輕簡化栽培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當年示范區降水利用效率提高了80%,糜子、谷子畝產分別由100公斤、150公斤增加到200公斤和300公斤,雜交谷子畝產最高達646公斤,創寧夏歷史之最。

            為加速該技術成果推廣,寧夏科技廳今年聯合農業農村廳實施了“貧困區小雜糧高效種植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在寧南山區五縣建立了5個科技示范基地共2920畝,推廣以雜交谷子為主的先進技術10萬畝。

            “從目前的長勢看,小雜糧有望再獲豐收。以平均每畝增收1000元估算,僅此項目的實施就可增收1億元以上。其他4個產業項目也定位精準,收效良好,科技助推脫貧攻堅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徐小濤說。

            創新模式 積極推動精準扶貧

            科技,為寧夏脫貧攻堅戰役照亮了前進的路。

            10月17日,寧夏發布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全區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83.4萬人,目前剩余貧困人口12.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2.9%下降至3%;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56元增加到9298元,年均增長11.4%。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寧夏近年來實施‘四個一’示范帶動工程,扎實推進‘六大行動’,制定各種獎補政策,指導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馬鈴薯、小雜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這部分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劉學智介紹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寧夏分別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脫貧9.96萬人、10萬人、9.4萬人,累計脫貧29.36萬人,占總脫貧人口的58.5%,目前鹽池、隆德、涇源、彭陽四縣脫貧摘帽。

            科技扶貧工作者早已做好決勝脫貧攻堅的準備。

            除了“五縣一片”科技局配合開展各項工作外,各科技扶貧指導員、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派出單位也積極優化管理體制,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十一期間,寧夏首家校園脫貧助農超市在寧夏大學開業。這是該校科技扶貧團隊利用“互聯網+農業”解決優質農產品“賣難”的又一創舉。

            “以科技扶貧+消費扶貧來推動精準扶貧,這是一次有益嘗試。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讓扶貧觸角延伸地更廣,效果更好。”來自寧大數學與統計學院的科技扶貧創新派代表劉平老師如是說。(王迎霞 通訊員 馬媛媛 趙兵兵)

          【編輯】:樊玲
          【責任編輯】:樊玲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99任你躁精品视频|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91| 日本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5x社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18|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